故事中的貓頭鷹就像個小老師,清楚的告訴肥肥怎麼交朋友。貓頭鷹圓圓的臉、大大的眼睛,看起來就像是戴著眼鏡的小博士,所以在童話故事中,貓頭鷹總是扮演著老師的角色。你知道貓頭鷹為什麼都是在晚上活動呢?貓頭鷹吃些甚麼呢?讓我們一起來認識牠。
貓頭鷹為什麼在晚上活動呢?
貓頭鷹是夜行性鳥類,天黑了才會出來覓食,所以有人稱牠「夜貓子」。貓頭鷹的領域 很強,除了繁殖期間之外,很少有群聚性現象;貓頭鷹通常會以聲音來分辨敵友、宣告領域,不同種類的貓頭鷹有不同的叫聲,例如蘭嶼角鴞的聲音是:嗚、嗚,黃嘴角鴞的聲音是:嗚嗚——嗚嗚,領角鴞的則是:嗚——嗚——。
晚上那麼黑,貓頭鷹看得見嗎?
為了適應夜晚的環境,貓頭鷹有非常敏銳的視力。牠的眼睛並列在臉的同一個平面上,視覺範圍重疊達到六十五度,可以清楚分辨眼前景物的前後層次。貓頭鷹眼球後面的「發光毯」,更能將微小的光線反射在視網膜上,所以即使晚上光線微弱,也可以看得很清楚。
貓頭鷹吃甚麼?
貓頭鷹是肉食性的鳥類,通常只捕食活的 物,昆蟲、蚯蚓、魚、蛙、蛇、蜥蜴……等小型動物,都是牠的食物。貓頭鷹翅膀上有柔軟的燧毛,能減少翅膀和空氣的摩擦,因此貓頭鷹飛行時靜悄悄的、沒有聲音,這樣就不會影響到貓頭鷹的聽力,還可以避免被獵物發現,所以貓頭鷹捕食時,常常讓獵物措手不及。
|